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呈現持續下行態勢,發展中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如何理性看待、正確認識和有效應對當前工業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對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創造了最好機遇。尤其是面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產能轉移等壓力疊加的企業,更需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與資源配置范圍,“走出去”的愿望更為迫切。一般而言,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效率的改善和技術進步。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增長更多是依靠要素投入驅動,而不是效率改善和技術進步。長期保持過高的投資率,不僅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還造成很多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使得資源利用效率和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要素投入的增長并不能拉動經濟增長。從長期看,只有通過技術進步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管理水平、勞動者素質,保持全要素生產率的穩定增長,才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
我國制造業步入新常態下的攻堅階段,制造強國戰略開始推進實施。經過多年迅猛發展,我國已穩居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對全球制造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但隨著全球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我國制造業面臨“前后夾擊”的雙重挑戰。從國內來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速換檔和結構調整陣痛的關鍵節點,制造業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以中高速、優結構、多挑戰、新動力為特征的新常態階段。5月8日,國務院出臺制造強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中國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進制造強國戰略實施,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液壓機具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因為它是利用液體靜壓力來加工金屬、塑料、橡膠、木材、粉末等制品的機械。它常用于壓制工藝和壓制成形工藝,如:鍛壓、沖壓、冷擠、校直、彎曲、翻邊、薄板拉深、粉末冶金、壓裝等等,在未來的發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設備,軍工企業的需要會越來越大。
席卷全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既為世界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大大沖擊了各國的傳統產業。為了擺脫目前經濟發展的弊端,制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發達國家紛紛立足本國國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工業4.0戰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何對待這場新工業革命,將成為各國未來幾十年發展命運的轉折點。
產業優化升級是近年來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已取得積極進展,技術改造工作得到更大重視,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倒逼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加速形成。
從整個工業運行情況來看,出現了“三個分化”。這種內部分化不是壞事,意味著新的增長動力在形成。一是行業出現分化,有些傳統產業比較困難,一些新興產業增長較好;二是企業出現分化,有比較困難的企業,也有發展比較好的企業;三是區域、地區出現分化,有些地區特別是轉型升級行動早的地區出現了好的發展勢頭。近期應加快落實《中國制造2025》,抓好標志性項目和試點示范的推進,讓大家盡快看到樣板工程和實施效果,引導形成全社會重視制造業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