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圖建議:未來30年,我國工業現代化將遵循綜合工業現代化原理,采納兩次工業現代化的精華,避免兩次工業現代化的誤區;堅持“質量優先、創新驅動和環境友好”三個原則,實施“中國質量十年議程、工業創新議程、綠色工業議程”三個議程,實現“工業質量強國、工業創新強國和綠色制造強國”三個建設目標。
路線圖設想:重點推進工業質量、工業結構和工業環境現代化;加速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和智慧工業的轉型,迎頭趕上工業現代化的未來先進水平;在21世紀上半葉基本實現工業現代化,實現三個強國目標;在21世紀下半葉全面實現工業現代化,建設世界領先工業強國,全國人民將盡情享受世界先進水平的物質生活質量。
隨著各項具體的針對性政策以及地方版規劃落地,“中國制造2025”正在從一紙規劃逐漸進入實施階段。要點燃經濟發展的引擎,政府和企業各自該有怎樣的作為?在采訪中,不少企業界人士提出,“有形之手”應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發展思維,避免陷入“傳統發展誤區”。
6月下旬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任組長,統籌協調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全局性工作。機構認為,隨著制造強國領導小組的后續運作,“中國制造2025”步入實質性推進期,數控機床和鍛壓設備,比如
液壓機 等十大重點工程領域,將迎來政策密集扶持,潛在市場空間達萬億級。
中國機床行業海外并購的高峰期集中在2002年——2006年。僅這5年,行業里的跨國并購案就達十起,包括大連機床集團收購美國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英格索爾曲軸公司、德國茲默曼公司,上海明精機床公司收購德國沃倫貝格公司、日本池貝公司,秦川機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聯合美國工業公司,沈陽機床收購德國希斯公司,北京第一機床廠全資收購德國瓦德里希·科堡機床廠有限兩合公司等
一些中小型民企雖然有創新熱情和動力,但卻苦于沒有資金和市場;而一些大型國企雖然有創新能力和條件,但卻沒有創新熱情。這是我國變身科技強國的一大瓶頸。未來,中國已經選擇了創新,但創新能否選擇中國,還需要突破“大國瓶頸”。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面臨一場全新的科技變革,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及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化浪潮正奔襲而來,使過去冰冷的機器變得更加智能化、輕巧化及人性化。當前全球科技文化興起、科技創新風起云涌。我們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受用的技術追趕及技術模仿策略即將窮途末路,因為當我們剛好追趕上上一輪技術領先者的時候,下一輪的技術變革就已來臨。